臺灣青年在南寧:從烹飪零基礎到開起5家烤雞店
林鳳怡的父親是臺灣臺中人,母親是廣西南寧人,她從廣西大學環境設計專業畢業后留在南寧創業。她開烤雞店的創業故事始于家庭,丈夫羅承俊家里是廣西欽州市的養殖戶。“我先生家一直以批發、供應活雞為主,酒店是主要客戶。”林鳳怡說,后來,平時愛做菜的她與丈夫考慮在消費終端尋找新路。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籌備,林鳳怡與丈夫決定將自養的雞加工成烤雞,主打“現烤現賣”。“我雖然愛做菜,但一點烤雞相關的知識都沒有。好在雞是自家的,烤具市場上很容易買到。我想自己試試,首先做出自己喜歡的味道,再請朋友試吃,試好了我們再開門店。”林鳳怡說。
“烹飪專業知識零基礎的我們,一開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我們連脆皮水的配方都沒有,只能反復試驗。不同火候、不同配方,甚至荔枝木和龍眼木的炭烤效果都試了個遍。”最終,她調配出外皮酥脆、肉質鮮嫩的獨家配方,成為林氏烤雞的“招牌密碼”。
6月13日,林鳳怡將雞放進烤箱烤制。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
“我們有原料,懂品質,缺的只是消費端創新。”2024年10月,林鳳怡的第一家烤雞店——“大力雞仔”烤雞店在南寧市五象新區開張。簡陋大棚里,夫妻倆既是老板也是廚師。
林鳳怡觀察到,現在大陸的年輕人消費習慣變了,“賣整只雞給年輕人帶回家烹飪對他們缺乏吸引力,即食烤雞卻很受大陸年輕人青睞,他們愿意為便利買單。”她對“大力雞仔”烤雞店的消費場景也進行精準定位:針對的是不想下廚的年輕家庭,為加班族提供宵夜,給朋友小聚加餐。
林鳳怡對食材的選擇也很講究。“一般不選體型大且肉質厚的雞,這樣難以腌制和烤熟。要選山地散養1.5公斤左右的雞,這樣的雞肉質緊實,肥瘦適中,烤出來肉質鮮嫩不干柴。”林鳳怡說。
“年輕人怕胖又貪嘴,半只雞配一碗米飯剛好。”林鳳怡敏銳地捕捉到消費趨勢。她的店鋪主打“半只起售”,搭配秘制醬料和清爽飲品,價格控制在25元至30元人民幣區間。
午后,南寧市五象新區“大力雞仔”烤雞店開始飄香。林鳳怡把營業時間鎖定在每天15時至次日凌晨1時。“周一到周四各門店日均銷售30只烤雞,周五到周日生意要好很多。”她指著訂單系統分析,放棄午市源于試錯經驗——她曾嘗試每天從11時營業,但效果不好,年輕人多在傍晚后下單。
為迎合年輕人習慣,她將門店選址在寫字樓和社區周邊,并主打外賣。“晚餐高峰期訂單不斷,周末還能接到家庭聚餐的預訂。”她說,不少顧客會特意“打卡”分享,“有情侶每周固定來買,說是‘解饞神器’。”“大力雞仔”烤雞店開張至今,已從最初的1家迅速擴張到5家,林鳳怡的團隊也從夫妻檔擴展到20余人。
從臺中到南寧,從養雞場到烤雞店,林鳳怡在大陸的創業大潮中,用勤勞與智慧連接起家庭的產業延續和兩岸的味蕾交流,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雞”遇人生。
- 2025年大連海員文化周啟幕 打造大連海員城
- 臺灣青年在南寧:從烹飪零基礎到開起5家烤
- 把祁連山“搬”出山
- 福彩公益金助力未成年人關愛保護
- 湖北體彩與愛同行,熱血鑄愛禮贊生命
- 湖北省暨武漢市第22個世界獻血者日主題宣傳
- “石榴籽杯”足球決賽燃情昌吉 體彩公益助
- “情暖江城,熱血有我!”武漢市精神衛生中
- 世俱杯狂歡背后,警惕賭球騙局!
- 海螺集團董事長楊軍:以科技創新為引擎 推
- 休息、打印、應急接送......北京鏈家連續12
- 2025年“六零綠色建材日”活動在濟寧舉行
- 2025年“六零綠色建材日”活動在濟寧舉行
- 2025康養環境產業化高質量發展論壇召開
- 創新賦能 建發?海晏引領文化人居升級
- 煥新了家裝 | 尚層裝飾林云松:堅持設計
- 旭輝建管蘇州研討第四代住宅建設新趨勢
- 完整社區建設怎么建?住房城鄉建設部有新部
- “雨虹管”火熱亮相第九屆上海管道系統展
- 貝殼持續賦能門店發展:踐行平臺責任 推動
- 好房子喚醒新需求
- 百城二手房價同比跌幅連續9個月收窄
- 家紡業優供給促消費韌性足
- 政策組合效應持續釋放 穩經濟促發展效果顯
- 中國建材集團周育先:以“六零”目標為引領
-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范圍穩
- 中國商業地產投資專業展覽會舉辦 聚焦盤活
- 共探行業發展新趨勢 全國工程監理行業發展
- 品位生活 智趣中山——灣區創享生活體驗季
-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閻曉峰:凝聚行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