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難題發布
自2018年以來,中國科協連續8年組織開展問題難題征集發布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集智攻關,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
遴選重大問題難題的標準是什么?發布重大問題難題有哪些意義?參與本年度重大問題難題遴選的科學家就此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采訪。
入選問題難題應具備8個特點
在本年度重大問題難題終選會上,23名科學家齊聚一堂,針對入圍的問題和難題闡述推薦理由。記者發現,不同學科領域問題遴選標準各有側重。
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的特點在于目標導向明確。江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堅說,這類問題的解決往往需借助基礎研究突破,可推動行業和產業的發展。“此類研究不像基礎研究那樣‘天馬行空’,而是從需求出發,最終指向應用落地。”他說。
重大科學問題更強調“底層邏輯”。在重大問題難題終選會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鄒冰松推薦了一個問題——希格斯粒子性質和質量起源。鄒冰松說,希格斯粒子是標準模型中最晚被發現的基本粒子,對其性質的研究可能是突破現有物理理論的關鍵,但其性質至今不明確。“解決這類問題,短期內未必產生應用價值,但從長遠看可能引發革命性突破。”他說。
雖然不同領域各有側重,但科學家推薦問題難題時都體現了一些共性標準: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或回應社會民生關切,或體現學科交叉與協同創新。
參與重大問題難題遴選的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說,入選問題難題應具備8個特點:前瞻性、系統性、全局性、引領性、可行性、長遠性、動態性、創新性。“這些標準如同篩網,可以確保入選問題難題是真問題、真難題,能對國家長遠規劃產生深遠影響。只有聚焦這些本質問題難題,才能避免科研資源的分散。”叢斌說。
基于對國家戰略的深刻理解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重大問題難題遴選方式發生變化:從“各個學會收集問題并投票”轉變為“科學家提名推薦”。
陳堅認為,這一轉變的核心價值在于“站位更高”。科學家憑借對國家戰略的深刻理解和對學術前沿的敏銳洞察,能更精準地識別關鍵問題。“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閉門造車,而是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更聚焦問題的戰略意義。”陳堅說。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景益鵬認為,發布重大科學問題可引導學科發展,也是一次科普機會。
重大問題難題發布意義重大,如何提升問題質量并促進其解決?
在質量提升方面,陳堅提出“三層共識”機制:首先,由科學家領銜提煉問題,凝聚學術共識;其次,通過國家和地方政府組織,形成政策共識;最后,吸引企業及社會各界參與,達成產業共識。
在落實層面,“持之以恒”成為關鍵詞。陳堅強調:“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要抓住核心,久久為功。”以景益鵬關注的“暗能量與哈勃常數危機”為例,解決該問題需天文觀測設備與技術的巨大投入,更需理論物理的突破。
重大問題難題如同燈塔,指引著中國科技駛向更廣闊的未來。正如陳堅所言:“發布重大問題難題,是應對當下科技創新挑戰的起點,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伏筆。”
- 2025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難題發布
- 工信部物聯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
- 6361億元稅惠“紅包”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
- 量子技術產業化需要耐心支持和理性環境
- AI與機器人技術融合全面提速
- “人工智能藝術聯盟”在京成立
- 我國成立首個深空探測領域國際科技組織
- 我國牽頭制定的自動駕駛測試場景評價國際標
- 上半年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800多萬輛
- 智慧農場,科技拓展想象
- 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進一步規范 涉及算法、
- 智慧農場,科技拓展想象
- 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進一步規范 涉及算法、
- 新華全媒+|我國成立首個深空探測領域國際
- 權威訪談|“牧”星“耕”月!中國探月工程
- 2025年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山東舉
- 蜱蟲叮咬或致急性傳染病 專家:夏季出行謹
- 中國學者最新研究成果有望為全球卒中患者提
- 寧夏發布三項醫學領域地方校準規范
- 部分“網紅醫生”假借科普名義斂財,國家衛
- 夏日三大過敏“元兇”傷身擾人 專家送上防
- 中暑就喝藿香正氣水?當心癥狀加重!
- 全球都在競速的科技創新賽道,上海只爭朝夕
- 酒店擺地攤,人間煙火亦是商業價值
- 黃山至烏蘭巴托國際包機航線開通
- 35家上市銀行年度分紅超5000億
- 民政部:二季度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各困難群
- 葡萄酒產業“煙臺樣板”:配套產業綜合產值
-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增下達100億元以工代賑中
- 純苯期貨在大商所正式掛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