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家在滬展出珍藏精品 呈現郵票與印象派大師名畫相融的魅力
以“郵票中的世界名畫”為獨特視角的展覽“郵票中的世界名畫——未寄出的光與信:莫奈、梵高(凡·高)與印象派大師的紙上交響”22日正在REMIXX(上海)國際藝術中心舉行,吸引了眾多集郵和藝術愛好者。
以“郵票中的世界名畫”為獨特視角的展覽22日正在上海舉行。(中新網記者 陳靜攝)
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魯本斯的《魯本斯自畫像》、高更的《你何時嫁人》……在這里,郵票不再只是郵寄的憑證,而成為打開藝術世界的一把“鑰匙”。展覽通過以印象派大師們的名畫為藍本設計的郵票等,生動展現藝術家們對光影的極致追求、對情感的細膩表達以及與時代的深刻對話。策展人以莫奈、凡·高兩位大師為線索,串聯起整個印象派群體的創作歷程,結合手稿,將藝術與生活、經典與當下完美交融。
據悉,此次展覽展出的郵票,均為集郵家李洪源四十余年的珍藏精品,是李洪源從海內外積聚郵資票品和大師手稿之藏的精粹展陳,帶觀眾從郵票走近經典藝術流派——印象派。在展廳里,記者看到,大大小小的鏡框裝裱著郵票,在光影之中令人感到恬靜而放松。
李洪源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展出的近5000張郵票是他收集的郵票中的一小部分。“大學時代臨近畢業實習時一次逛書店,一本關于郵票與世界名畫主題的書籍吸引了我的注意,從此與美術和郵票結緣。”回憶當初,李洪源說。
大大小小的鏡框裝裱著郵票,在光影之中令人感到恬靜而放松。(中新網記者 陳靜攝)
感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魅力、增長知識是集郵帶給人們的最大樂趣。對此,李洪源說,集郵可以融合文學與藝術等不同門類的知識,給人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的很多知識都來自集郵。”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六屆副會長李近朱則表示,集郵就是收獲各種知識的過程,也是激發興趣、不斷鉆研的過程。郵票是一種有價票證,或增值或貶值,集郵也會給收藏者帶來一定收益。
從小學5年級就開始集郵的李近朱至今集郵已有60余年。他說,在20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集郵都是人們的一種業余愛好。近年來,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發展,電子郵件、社交軟件不斷出現并迭代,郵票的使用需求越來越少。人們的通信不再依靠寄信,郵票本身的實用價值降低,郵資憑證功能淡化,人們的關注不斷減少。時代發展至今,郵票成為一種藝術品。信息化和智能化時代,人們業余生活進一步多元化,興趣愛好更為廣泛。集郵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年屆八旬的李近朱直言:“郵票可能會消失,集郵不會消失。”郵票的方寸空間,常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科技、經濟、文化、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等特色,這讓郵票除了郵政價值之外還有收藏價值。在李近朱看來,除了文化功能,郵票還有文物功能,即:見證歷史且不可復制。他以青銅器為例解釋,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青銅器,現在雖然不作為日常器皿使用,但是具有巨大的文物價值。
談及此次展覽,李近朱認為,這是一種適應大眾審美習慣的布展,以“不一樣”的郵展方式,在社會公眾面前開出一片新的藝術天地。以往,郵票展常在集郵圈內舉行,以專業布展形式亮相。而此次展覽則創新采用更易于大眾接受的展覽形式,希望讓集郵文化走近更多民眾,增加對藝術愛好者的吸引力。
展覽吸引了眾多集郵和藝術愛好者。(中新網記者 陳靜攝)
據悉,藝術作品的郵票化始于20世紀的文化自覺。例如,意大利將文藝復興巨匠波提切利的《春》印于郵票,通過鳶尾花紋飾邊框的設計,將洛可可式的裝飾性與古典主題放在一起;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被多次再版于郵票,她的神秘微笑從盧浮宮的鎮館之寶,走上日常信封;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借郵票的傳播重構了藝術經典;莫奈的《花園中的女人》在郵票中以高飽和度色彩呈現,展現了印象派畫家對光學的科學探索。“小小郵票上竟然印著人們熟悉的世界名畫,特別是印象派大師的畫作,真的很有意思、很新奇。”參觀者吳先生對記者說。
如何在未來的時代讓集郵更好地發展下去?“內容是永恒的內核。”李近朱認為,應該通過展覽等形式,讓更多人關注郵票,尤其是引發年輕人對郵票的興趣。面對郵票這個既熟悉又陌生載體,年輕人的好奇或關注十分重要。
李洪源說,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更多的觀眾“養眼”,同時助力建立個人的美學體系,提升參觀者的審美情趣、文化內涵以及讀書熱情。他說,增強讀書的推動力必然會提升民眾的素質。
- 集郵家在滬展出珍藏精品 呈現郵票與印象派
- 廣西大藤峽工程今年首次預泄騰庫
- 華南師范粵東西北中小學教師專項生每年生活
- 北京海淀區舉辦小學勞動創新大賽
- 第二屆廬陵文化生態旅游節開幕 四條文旅線
- 全球首例 南開大學團隊介入式腦機接口成功
- (走進中國鄉村)贛北小鎮魚子醬熱銷海內外
- 中國高校畢業季“花式寵生”:創意溫情為筆
- 上海影視樂園“黃河路”煥新升級 沉浸式復
- 【青春華章·贛勁十足】讓青春在傳承紅色基
- 宜涪高鐵石柱隧道開工
- 全球超500位專家齊聚重慶 共探微無創醫學
- 廣東懷集推進電力搶修工作 99%用戶已恢復
- 四兄弟52年后重聚 浙江尋親民警已助733個
- 強降雨強對流“回歸” 浙江發山洪預警
- 2025年首趟西寧直達茶卡鹽湖旅游列車開行
- 老廠房改造成熱潮,“出圈”的為何不多?
- 江南北部至西南地區有較強降水 京津冀等地
- 三人燕尾龍舟賽在清遠舉行
- 可提前查分改分、有高校內部指標?六個常見
- 中國最北城市漠河迎來第35個北極光節
- 第27次北京學學術年會舉行
- 2025年大連海員文化周啟幕 打造大連海員城
- 臺灣青年在南寧:從烹飪零基礎到開起5家烤
- 把祁連山“搬”出山
- 福彩公益金助力未成年人關愛保護
- 湖北體彩與愛同行,熱血鑄愛禮贊生命
- 湖北省暨武漢市第22個世界獻血者日主題宣傳
- “石榴籽杯”足球決賽燃情昌吉 體彩公益助
- “情暖江城,熱血有我!”武漢市精神衛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