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在重慶召開
第十四屆中國電影史年會。來源:主辦方供圖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亦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本屆年會邀請了超過百位來自國內外的電影史研究專家與學者,他們共同回顧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所留下的影像記憶,深入探討電影如何承載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
6月21日上午,開幕儀式在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薛寧在致辭中表示,重慶這座城市不僅歷經戰火洗禮,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地。在此探討“銀幕上的抗戰”,既是對先烈的深切追念,也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承。2025年恰逢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經過兩個甲子的歲月變遷,中國電影從最初的蹣跚學步發展到如今的壯觀景象,其發展歷程始終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在這一時間節點上,本屆年會聚焦“銀幕上的抗戰”主題,正是探尋中國電影文化基因、理解其民族形式與精神內核的關鍵契機,具有深遠意義。
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薛寧。來源:主辦方供圖
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業棟在致辭中表示,抗戰時期是中國電影的關鍵階段,電影人以筆為劍、鏡頭為槍,記錄烽火硝煙,彰顯民族不屈精神與戰斗意志。重慶是抗戰電影的重要創作基地,誕生了如《保衛我們的土地》《八百壯士》等經典作品。抗戰時期,重慶大學師生曾積極投身救亡;多年來,美視電影學院也致力于傳承抗戰精神,創作相關作品與研究成果。在多重歷史節點下,我們應深入探討抗戰電影的歷史價值,汲取智慧,推動電影史研究與創作繁榮,并促進學術研究與產業實踐的聯結。本屆年會研討成果必將有力推動重慶相關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活化利用,為學校相關學科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業棟。來源:主辦方供圖
自2012年設立以來,中國電影史年會始終堅守“系統化”“專題化”“學術化”原則,如今已成為中國電影史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與權威性的學術交流平臺。歷經多年沉淀,年會見證了中國電影史研究的蓬勃發展,吸引了眾多學者投身其中,為學科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據了解,本屆年會共收到261篇論文,這些論文除了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作者之外,還有來自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俄羅斯、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印尼、澳大利亞、英國、比利時、美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在綜合考慮選題、內容等因素后,最終選出93篇優秀論文進入年會宣讀。
近年來,青年學者持續成為年會的中堅力量。本屆年會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青年學者的比重占79.3%,他們的銳氣與探索精神,為中國電影史研究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
第十四屆中國電影史年會海報。來源:主辦方供圖
此外,在“學術放映”環節,本屆中國電影史年會為所有參會者準備了18部珍貴影片,其中,《霍元甲》(1944年)、《返魂香》(1941年)、《夜半歌聲續集》(1941年)、《氣壯山河》(1944)、《烽火漁村》(1948年)等都是極其珍貴的抗戰電影;而《敵機轟炸重慶特號》《嘉陵江上》《重慶再次崛起》《第二代》《抗戰標語卡通》《抗戰歌輯》等抗戰時期的紀錄片和動畫片為與會者呈現了更為全面、立體、多元的抗戰歷史影像。年會期間,組委會還舉辦“電影雙甲學術沙龍”,深入探討中國電影誕生的考據問題。
原標題:第十四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在重慶召開
- 第十四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在重慶召開
- 越劇《我的大觀園》亮相廣西 傳統戲曲創新
- 集郵家在滬展出珍藏精品 呈現郵票與印象派
- 廣西大藤峽工程今年首次預泄騰庫
- 華南師范粵東西北中小學教師專項生每年生活
- 北京海淀區舉辦小學勞動創新大賽
- 第二屆廬陵文化生態旅游節開幕 四條文旅線
- 全球首例 南開大學團隊介入式腦機接口成功
- (走進中國鄉村)贛北小鎮魚子醬熱銷海內外
- 中國高校畢業季“花式寵生”:創意溫情為筆
- 上海影視樂園“黃河路”煥新升級 沉浸式復
- 【青春華章·贛勁十足】讓青春在傳承紅色基
- 宜涪高鐵石柱隧道開工
- 全球超500位專家齊聚重慶 共探微無創醫學
- 廣東懷集推進電力搶修工作 99%用戶已恢復
- 四兄弟52年后重聚 浙江尋親民警已助733個
- 強降雨強對流“回歸” 浙江發山洪預警
- 2025年首趟西寧直達茶卡鹽湖旅游列車開行
- 老廠房改造成熱潮,“出圈”的為何不多?
- 江南北部至西南地區有較強降水 京津冀等地
- 三人燕尾龍舟賽在清遠舉行
- 可提前查分改分、有高校內部指標?六個常見
- 中國最北城市漠河迎來第35個北極光節
- 第27次北京學學術年會舉行
- 2025年大連海員文化周啟幕 打造大連海員城
- 臺灣青年在南寧:從烹飪零基礎到開起5家烤
- 把祁連山“搬”出山
- 福彩公益金助力未成年人關愛保護
- 湖北體彩與愛同行,熱血鑄愛禮贊生命
- 湖北省暨武漢市第22個世界獻血者日主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