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難、同質化 明星也救不了的網綜如何突圍?
圖為研討會現場。供圖
數據繁榮下的結構性困境:同質化與變現難
“一邊是每年上線超百檔綜藝,市場規模不斷突破新高的繁榮;另一方面是觀眾吐槽沒有新意,制作方難賺錢、平臺留不住人的焦慮。”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鄭月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網綜生態現狀。她援引數據佐證:2024年國產季播綜藝上線達392部,視聽總時長同比增18%。但繁榮數據背后,是“綜N代占比高達42%,貢獻了74%的有效播放”,“創新模式占比不足20%”。類型重復缺乏創新,過度依賴“明星+話題”以及小成本綜藝盲目跟風,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成為生態失衡的首要癥結。
緊隨其后的是嚴峻的商業變現難題。鄭月表示,網綜對于廣告的依賴遠超于其他的視聽產品。然而,廣告主投放卻高度集中于“綜N代”,導致中小內容的融資難上加難,創新的積極性也會因此而減弱”。
虎鯨文娛集團優酷人文總經理王曉楠印證了這一觀察,指出品牌方的變化:“商業品牌變得更加審慎、冷靜,從追求曝光訴求為主導轉變為更加在意節目內容表達的文化深度和專業度。”
此外,鄭月認為,平臺割據進一步加劇了生態惡化。她引用藝恩數據揭示:2024年各個平臺綜藝獨播比例高達92%,頭部綜藝跨平臺用戶重合率不足15%。”
“用戶不是不愛看優質內容,而是被平臺的數據高墻擋在門外。”
破局之道:內容分眾、場景革命、技術賦能
看清楚當前網絡綜藝困境之后,嘉賓們也提出了清晰的突圍路徑,其核心在于內容邏輯的重構。
鄭月認為,面對不同制作體量的分化,創作者們應該使用不同的生存邏輯。“大制作就是要做文化燈塔,要立高度、有扛鼎的本事,比如強IP的延續、高規格的制作、全鏈路的保駕護航。而小綜藝就是要接地氣,要有‘扎心’的本事,聚焦垂直賽道,拍出真實感,硬氣精準用戶的情感共鳴。”
不同平臺的實踐正在印證這一思路。愛奇藝高級副總裁姜濱以紀實綜藝《種地吧》為例,闡釋其“接受現實,才能超越現實”的理念。節目不僅展現少年農耕成長,更延伸出助農實效。姜濱認為:“優質網絡綜藝創作從來都不是速戰速決、立等可取,需要創作更加深入專業、深入行業。而且,優質網綜更多來自非虛構內容創作,這也意味著創作者要擺脫懸浮套路,真正投入對現實的鉆研和了解,才能基于現實、超越現實,成為現象。”
優酷則通過“綜藝+”實現生態價值裂變。虎鯨文娛集團優酷綜藝合作開發部總經理仇穎舉例,平臺節目《風馳賽車手》與品牌合作,將汽車裝備的選購場景接入節目中,實現了從內容種草到消費轉化的即時閉環。她觀察到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用戶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共鳴,傳播從單點爆發轉變為多元運營,價值實現從依賴廣告邁向生態化營銷,內容制作從追求大藝人、大制作轉而回歸內容價值本源。”
資深主持人張越以自身實踐證明了深度內容的市場潛力。她制作的嚴肅訪談《她的房間》,長達一小時講述農村婦女劉小樣的故事,播出之后,上了30多個熱搜。張越認為:“創作需‘于低處做,向高處行’。劉小樣的表達言之有物,從生命深處發出來的聲音自有力量。
在內容之外,技術也被寄予厚望。鄭月認為,技術可能是破解生態困局的關鍵鑰匙。AI已經成為內容的共創者,虛擬制作等技術正“擴展舞臺物理空間的時間維度和美感層次”。她呼吁“需要不斷跟蹤思考,以技術賦能拉長綜藝產品的生命周期”。
告別流量焦慮的短期逐利,走向協同共生的長期主義是網綜生態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大小有別成為共識,橫豎萬象成為常態”,一個多元共融、韌性強健的“綜藝新宇宙”方能真正啟航。
- “一碗甜水”的20年追尋路——評電影《大改
- 招商難、同質化 明星也救不了的網綜如何突
- 總臺將推出一批抗戰勝利80周年專題片紀錄片
- 新疆文藝工作者王洋:要把美好的家鄉唱給更
- 吉林推動加強夫余國歷史文化研究
- “輕舟”何以抵四海?民進建言助力微短劇“
- 劉詩昆、多明戈同臺 兩位耄耋老人共獻和平
- 人工智能時代,古籍文獻研究有何新趨勢?
- 匯京津冀資源 “津彩武清‘嗨一夏’2025消
- 中汽協:5月汽車商品進出口總額為250.6億美
- 新疆石河子航空產業向全產業鏈發展邁進
- (活力中國調研行)拓展多元場景 安徽低空
- 1.4萬噸橋梁精準轉身 南珠高鐵玉岑段全線
- 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經欽州港口岸貨物進出口
- 國內首座天然氣全鏈條多工況深冷處理廠全面
- 一杯奶茶如何重塑萬畝良田?解碼中國奶茶“
- 海南嚴管墾區個人建房 禁止以任何形式向私
- 各地一批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
- AR等智能技術助50類豫品通關提速30%
- A股高開 海洋經濟概念股持續強勢
-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公布2025年第二批典型執
- 7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1523 上調23
- 優化“個轉企”辦理流程 九部門出臺意見
- 6月份中國倉儲指數為51% 連續八個月運行在
- 廣西進口越南糖料蔗數量同比近翻一番
- 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簽約金額逾
- 寧夏銀川:智能化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 激活
- “關銀一KEY通”實現山西省11個地市全覆蓋
- 2025廣州米其林指南發布 本土餐飲新生力量
- 上海陸家嘴助力大模型在資產管理領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