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館首部原創沉浸式舞臺劇《文明的燭火》開啟新疆巡演
中國科技館首部原創沉浸式舞臺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新疆巡演海報。中國科技館 供圖
《文明的燭火》舞臺劇以北宋“天關客星”記載與現代大科學裝置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英文縮寫LHAASO,中文昵稱“拉索”)科研突破為敘事雙核,通過宋代水運儀象臺與當代科學裝置的跨時空呼應,構建起古代天文學家蘇頌與當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對話,以千年敘事詮釋科學精神傳承。觀眾跟隨劇情穿越時空,見證中國古代科技智慧如何啟迪現代科技創新,深刻感悟“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的時代主題。
中國科技館首部原創沉浸式舞臺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新疆巡演前進行彩排。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該舞臺劇全劇融合聲、光、電特效與舞蹈、戲劇表演,拓展科普邊界,打造“人在劇中游”的沉浸式場景。科技再現古風方面,通過全息投影復原水運儀象臺運轉原理,展現宋代科技巔峰;現代科研實景方面,以舞臺裝置模擬“拉索”觀測站捕捉宇宙線的震撼過程;情感共鳴設計方面,設置觀眾互動環節,讓觀眾親手觸碰“古代星圖”與“現代數據”,感受科學傳承的溫度。
為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2024年10月,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煤礦文工團傾力打造沉浸式舞臺劇《文明的燭火》,旨在以藝術之形傳科學之神,讓‘愛國、創新、求實、奉獻’的科學家精神深入人心。2025年,適逢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以及科普法修訂后首個全國科普月,中國科技館對《文明的燭火》劇目進行全面升級,并策劃推出新疆、北京、西藏三地巡演。其中,新疆巡演7月1日至4日將在烏魯木齊連演6場。
中國科技館首部原創沉浸式舞臺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新疆巡演前進行彩排。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據中國科技館介紹,以此次新疆巡演為契機,該館同步啟動科普服務新疆系列行動:科普大篷車“三進”南疆行動,通過滿載科普設備的流動車隊深入南疆鄉村,開展科技、文化、志愿服務一體化活動;“好奇新疆”以“科學視角解碼新疆”為主題,推出系列微視頻全媒體傳播;“北辰對話”將舉辦特別節目《跨越天山的科學守望》;科技館“智能體”等智能設施落地新疆,構建“永不落幕”的科普平臺。
- 中國科技館首部原創沉浸式舞臺劇《文明的燭
- 新疆拾光|穿越絲路 聽龜茲壁畫“奏響”千
- 七大類別全面覆蓋 2025“北京大視聽”網絡
- “宇宙考古:時空探索”展覽帶觀眾追尋138
- 引領視聽文藝新浪潮 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
- 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開幕
- 伊朗文物亮相南京 訴說千年絲路文明交融
- 李蘭迪:《濾鏡》的蘇橙橙,是我演過最特別
- 阿拉伯藝術家訪華采風作品在泉州展出
- “一碗甜水”的20年追尋路——評電影《大改
- 招商難、同質化 明星也救不了的網綜如何突
- 總臺將推出一批抗戰勝利80周年專題片紀錄片
- 新疆文藝工作者王洋:要把美好的家鄉唱給更
- 吉林推動加強夫余國歷史文化研究
- “輕舟”何以抵四海?民進建言助力微短劇“
- 劉詩昆、多明戈同臺 兩位耄耋老人共獻和平
- 人工智能時代,古籍文獻研究有何新趨勢?
- 匯京津冀資源 “津彩武清‘嗨一夏’2025消
- 中汽協:5月汽車商品進出口總額為250.6億美
- 新疆石河子航空產業向全產業鏈發展邁進
- (活力中國調研行)拓展多元場景 安徽低空
- 1.4萬噸橋梁精準轉身 南珠高鐵玉岑段全線
- 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經欽州港口岸貨物進出口
- 國內首座天然氣全鏈條多工況深冷處理廠全面
- 一杯奶茶如何重塑萬畝良田?解碼中國奶茶“
- 海南嚴管墾區個人建房 禁止以任何形式向私
- 各地一批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
- AR等智能技術助50類豫品通關提速30%
- A股高開 海洋經濟概念股持續強勢
-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公布2025年第二批典型執